隨著人民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低劑量螺旋CT(LDCT)在肺癌早篩中的使用,大量的肺結節患者得以發現。肺結節的早期篩查,正確判讀是治療的基礎,但如何推動基層醫療機構判讀能力的提升,提升診療效率和準性?患者篩查發現有肺結節,隨之而來的恐慌、焦慮,是一個很普遍的社會問題。那么結節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惡性的可能性有多大?患者整個治療過程難以被完整記錄下來,后續隨訪信息、患者健康情況失去追蹤管理的問題如何解決?
根據湖南省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湖南省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為16萬人,死亡約11萬人,癌癥防治形勢嚴峻。經過長期的應用實踐,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胸外科為代表的醫務工作者,就這些問題給出了答案。
近日,推想醫療和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胸外科主任喻風雷教授團隊在湖南省共建的首批人工智能早期肺癌診治示范基地,正式得到湖南省科技廳授牌。項目負責人喻風雷教授表示,肺癌防治已經從以往的被動防控模式,向“早防、早篩、早診、早治”四早防控模式轉化。本基地基于低劑量螺旋CT(LDCT)和3D人工智能的肺部影像分析系統的使用,使得基層醫務工作者在肺結節篩查上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在此基礎上,結合智慧門診、健康教育,分級診療,讓縣域級民眾也可以方便地享受到高質量的診療服務。項目的成功開展,有望降低我省肺癌帶來的社會和經濟負擔,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早日實現。
項目開展兩年多來,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胸外科、湖南省三易肺科醫院、湖南省康復醫院等相關科室成員的不懈努力下,以人工智能為紐帶,初步實現了肺結節早期篩查、準防控和分級診療的目標。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湖南省三易肺科醫院


湖南省康復醫院
大規模篩查,人工智能“必不可少”
“四早”有助于肺癌患者獲得更大的生存獲益,但目前仍缺乏足夠的醫療資源來進行大規模的篩查,這是任何篩查項目實際上都會遇到的巨大瓶頸。人工智能在這方面具有規模優勢,能夠快速實現大范圍人群的篩查。同時,人工智能可以從一些頂級醫院,學習全國較好醫生的專業能力,然后將其大規模應用到中國的一些農村、偏遠地區和基層醫院,促進醫療水平的均質化和整體醫療水平的提高,大幅減少全社會的醫療費用支出。
結節的檢出僅僅是開始,AI在良惡性鑒別上的性能如何?
一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與推想醫療合作的研究成果表明,基于深度學習建立的肺結節良惡性分類能夠幫助臨床醫生進行良惡性判斷,并進行后續的手術方式和臨床治療方案制定?;谏疃葘W習和CT影像來檢測和分類肺結節,具有較高的準確性、敏感性和特異性,可以成功輔助醫師,區分良惡性結節。并且,基于對肺結節進行良惡性判斷,對患者手術方案的選擇及術后隨訪治療,也可提供理論支撐和臨床建議。
以患者為中心,助力早期肺癌診治示范基地建設
臨床診治過程中,患者每一次CT檢查,都會產生數百張片子,面對海量的數據,如何發現結節,準確判讀良惡性,并基于連續的影像數據,前后對比做出病情進展的綜合判斷?早期肺癌診治示范基地實際運營過程也面臨諸多難題。人工智能的加入,或許成為“破題”關鍵!
推想醫療和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胸外科喻風雷教授團隊始終以患者為中心,推出“智慧門診解決方案”。該方案包括針對患者的疾病宣教、自助看診、AI輔助診斷、患者隨訪管理等功能,特別是該方案中的隨訪管理功能,可幫助患者自己了解病情發展變化情況,對于結節變化有直觀清晰的認識;同時有助于醫生判斷結節變化情況,調整隨訪間隔,制定個性化的診療方案。

智慧門診使用場景
截至2021年8月12日,作為全球一家在中國、美國、歐盟和日本獲得監管批準的AI 醫療科技公司,推想醫療的產品已覆蓋全球近20個國家的400多家醫療機構,為政府、醫療機構、醫生、患者提供先進的智慧醫療一體化服務。推想醫療致力于用AI改善生命健康,已與多家頂級醫院合作,助力早期肺癌的防控,此次首批人工智能早期肺癌診治示范基地正式通過驗收,更是對推想醫療產品價值的充分肯定。
未來,推想醫療將繼續攜手各醫療機構,從應用實踐的反饋中不斷優化產品,共同打造早期肺癌診治新模式,推動中國早期肺癌診治的智能化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